葡萄酒酒标,尤其是那无处不在的背标。背标不仅看似是酒商们为了销售量而耍的小花招,也更是出于礼貌的考虑,因为对消费者来说,正常的背标提供了比正面酒标更完善的信息。对于消费者来说,任何可靠且有用的信息都是葡萄酒发展的一次飞跃。
近,一款贴着详细背标的葡萄酒大胆地闯入了人们的视野。曾几何时,以桑斯博里(Sainsbury’s)为首的超市厚颜无耻地用与正标相符的自己的背标来试图掩盖他们的销售欲望,这多少有损消费者的权益。因此,人们都期待正常背标的回归。
实际上,在葡萄酒交易品鉴会上,当你转动一款夏桑尼-蒙哈榭(Chassagne-Montrachet)瓶身,想窥其橡木桶发酵时间(其实,酒标上根本就没有的)时,在生产商猜疑的眼神下才发现,酒瓶上的背标空空如也。
传统的法式酒标抢眼的是一座关着门的城堡图标,其下还印着一行花体英语,然而却丝毫未介绍葡萄酒的生产过程,更别说一些独门绝技,这即显得神秘,又过于精简,还有点傲慢。更何况,两三下功夫就能印刷出足够多的酒标,根本用不着考虑各个年份的情况,这是一件多么省心的事情啊!还有,那些不懂装懂的人根本就不用买呀,就如同你要问胖子沃勒(Fats Waller)什么是爵士乐一样,他的回答一定是“别管他”。(注:胖子沃勒原名托马斯·W·沃勒,是一位活跃于二十世纪上半叶的美国爵士乐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