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葡萄酒才算是好酒?对于这个问题,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就算是已经喝了几千年葡萄酒的国家,如意大利、法国、英国,“什么样的葡萄酒称得上好酒”也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喝到好酒呢?
葡萄酒本身而言,也许只是葡萄发酵后形成的低度(约12%左右,相对于高度的烈酒,40%甚至更高而言)酒精饮料。但不同国家、地区因为不同的葡萄品种,不同的风土条件,不同的酿造工艺,酿造出不同风味的葡萄酒,而孰优孰劣,自古难有公论。
我们无从猜测古人爱喝的葡萄酒是啥样,因为没有相关的文字记载,也不可能有实物可供品尝。但我们可以肯定地推测,那肯定是跟现在的“拉菲”大相迳庭的。至少在罗马帝国时期,葡萄酒还只是装在木桶或者陶罐中的,无法密封,自然容易氧化变质;也许那时候的酒会偏酸,或者含有很多的香料、蜜糖,因为这两种材料都能防腐,也适合古人的口味喜好。
在十七、十八世纪的时候,欧洲人似乎才开始喝到点“有意思”的酒:玻璃瓶发明了,葡萄酒可以陈年更长的时间;蒸馏法发明了,低酒精度的葡萄酒经过蒸馏可以制造高酒精度的白兰地酒(brandy),也让后来的加强酒(Fortified wines,如波特酒,雪莉酒)成为可能;各个葡萄酒产区也逐渐演化自己的风格,勃艮第真正开始酿造“深红色”的葡萄酒,德国开始种植雷司令,等等。
到19世纪,勃艮第已经非常成熟,并且备受欧洲王室的喜爱,波尔多的葡萄酒贸易也是欣欣向荣。但即使是这个时期的红酒,也与现在差异良多。1866年André Julien纪录的几个主要酒款的酒精度:Corton 1858 15.6%, Montrachet 1858 14.3%, Volnay 1859 14.9%, Richebourg 1859 14.3%,相对于这些勃艮第酒的较高酒精度,波尔多的拉菲才8.9%, 圣艾米利永是11.3%**!现如今的波尔多或者勃艮第的酒精度一般在12.5%左右,很少有超过14%的。
进入20世纪之后,科技的进步更快地改变了葡萄酒产业。从葡萄的种植,到酿造工艺,终体现在葡萄酒的口感,都有一种日新月异的改观。二十世纪后半叶,葡萄酒新世界的崛起,也主要在于科技进步对传统工艺的颠覆、挑战。不论是Micro-oxygenation这种全新的工艺,还是pneumatic press这种对传统工艺的改良,都大大改善了葡萄酒的质量。此时,狂傲的科技巨人有时候会对传统绅士们怒吼:用科技可以酿造出更好的葡萄酒!
如今的葡萄酒,有优雅的勃艮第,雄壮的波尔多,有复杂多变的意大利,绚丽缤纷的西班牙,也有异军突起的纳帕谷(加州)、巴罗萨(澳洲)、马博罗(新西兰),连一些亚洲国家,也可以酿造不错的葡萄酒。在葡萄品种方面,有具有世界声誉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梅洛(Merlot)、品丽珠(Cabernet Franc)、黑皮诺(Pinot Noir),西拉/设拉子(Syrah/Shiraz),也有颇具地方特色的内比欧罗(Nebbiolo),桑乔维塞(Sangiovese),马尔贝克(Malbec), 慕合怀特(Mourvèdre);有旧世界的混酿(多种葡萄品种酿造前/后混合***),也有新世界倡导的单一葡萄品种(Single Varietal)。如今的葡萄酒选择真可谓的极大丰富!那在如此纷繁复杂的葡萄酒世界里,如何区分好坏,如何评判高低更成为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很多人都说,红酒的欣赏是一件主观性的东西。也就是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没错!喝酒的项原则就是“个人喜好”,但“品酒”呢?。借问“音乐欣赏”,“艺术欣赏”,甚至“美食评论”方面的专家,这些项目的优劣好坏如何评判?一件艺术化的东西,其好坏优劣确实是众说纷纭,但却总是“自有公论”,这个“公论”也就是评判它的标准所在。葡萄酒亦是如此。